有时候事情一拖再拖,就像老旧的鞋子,补了一次又一次,最后还是得换新的。这不,黔桂铁路又要改造了。这条铁路从1939年动工到现在,已经折腾了快一个世纪,期间修修补补好几轮,但如今依然跟不上发展的脚步。这次为了解决货运和客运的“肠梗阻”,广西段的增建二线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。可是,353.3亿元的总投资、4年的建设工期,说得轻巧,干起来,真能一帆风顺吗?
铁路是国家的“大动脉”,更是经济发展的“加速器”。黔桂铁路作为西南地区最早的铁路之一,是抗战时期的“英雄工程”。它建于1939年,当时为了支援抗战物资运输,顶着枪林弹雨硬是修通了一部分,但战争结束后又遭到破坏。新中国成立后,1959年,这条铁路才真正全线通车,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运输通道。
可惜,这条铁路虽然意义重大,但技术标准一直不高,尤其是金城江到贵定这一段,曲线半径小得像“羊肠小道”,列车时速只有20到60公里,跑得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。随着经济发展,铁路运输需求越来越大,原来的单线设计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。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,这次广西段的增建二线工程被提上了日程。
事情的其实很简单:铁路太慢,货运跟不上。黔桂铁路虽然是连接西南地区和出海口的重要通道,但现在的运输效率实在不敢恭维。货物从西南发往北部湾港,本来几百公里的路程,硬是要跑50多个小时。更别提客运了,坐火车从柳州到贵阳,速度堪比“蜗牛”,很多人宁愿选择开车或者坐飞机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国家在“十四五”铁路规划中明确提出,要对黔桂铁路进行增建二线改造,提升运输能力。2021年,国铁集团就启动了复线改造的勘察和设计工作。今年(2024年)12月12日,广西段的建设用地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的预审,为明年开工奠定了基础。
增建二线的计划看似顺理成章,但背后却有不少矛盾和复杂性。首先是技术问题。黔桂铁路沿线地形地貌复杂,很多地方崇山峻岭,修铁路难度不亚于“在鸡蛋壳上建房子”。尤其是金城江到贵阳这一段,老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不足200米,增建二线要想提速,必须重新勘测设计,甚至需要大规模的隧道和桥梁工程。
其次是用地问题。根据预审文件,这次广西段的用地总面积控制在284.5公顷,其中还涉及13.8公顷的永久基本农田。这些土地的征用和补偿工作,想必不会一帆风顺。农民舍不得土地,地方政府也要协调利益,任何一个环节拉胯,都会拖累工程进展。
最后是资金问题。整个项目总投资高达353.3亿元,其中广西段就占了195.63亿元。这笔钱需要国家、地方政府和铁路集团共同筹措。工程一旦开工,可能还会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。毕竟,铁路建设是个“吞金兽”,从来都是“开工容易收尾难”。
要说这次黔桂铁路的增建二线工程,堪称一次全方位的大升级。按照规划,新线路将达到国铁Ⅰ级标准,双线设计,时速从原来的20到60公里飞跃到160公里,部分路段时速140公里。全线从柳州市出发,北上经过河池市的宜州区、金城江区、南丹县,再穿越贵州的独山县、都匀市、贵定县,最终抵达贵阳市。线路总长度412公里,其中广西境内239公里。
新线路还将对沿线的8个车站进行扩建,包括洛满站、肯洛站、柳城站、宜州站、东江站、金城江站、车河站和南丹站。尤其是东江站,这次计划新建一座客运站,并通过650米的连廊与河池站实现近距离换乘。这些设计不仅提升了货运能力,也极大地方便了客运。
这次工程的意义,不仅仅是修一条更快的铁路。更重要的是,它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直接关系到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。等到线路建成后,西南货物发往北部湾港的时间将从53小时缩短到23小时,这对沿线的物流、商贸乃至旅游业,都是一次巨大的提振。
不过,工程的难度也绝对不小。沿线的地势复杂,施工队需要在崇山峻岭之间搭建桥梁、挖掘隧道,还要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。再加上时间紧、任务重,4年的工期能否完成,还是个未知数。
虽然工程还没开工,但这次广西段建设用地通过预审,已经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如果一切顺利,2025年开工,预计到2029年竣工。届时,西南地区的铁路运输能力将大大提升,黔桂铁路也会焕发新的生机。
当然,项目的实施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,无论是技术、资金还是用地问题,都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。未来能否如期完工,还要看后续的推进力度。
【网友热议】
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,不少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网友“老李头”说:“终于要改造了,这铁路慢得我都不想坐,修好了我第一个去体验。”
网友“南山种田人”吐槽:“占了这么多农田,到时候赔偿款别拖着不发就行。”
网友“科技小达人”分析:“353亿元的投资,回本得多少年?希望别成‘面子工程’。”
网友“旅途中的背包客”调侃:“从柳州到贵阳,终于不用坐得腰酸背痛了,我开始期待了。”
网友“工程老张”则表示担忧:“地势太复杂了,施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,估计会拖工期。”
看完这些评论,只能说,大家对黔桂铁路的改造既充满期待,也有不少疑虑。到底能不能按时完工,能不能真正造福百姓,恐怕还得拭目以待。
那么问题来了,353.3亿元砸下去,真的能让这条铁路彻底告别“龟速”吗?西南山区地形复杂,施工难度高,能不能按时保质完工?这些问题,不仅是施工单位的挑战,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。
铁路改造是为了发展,但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农田为代价。未来,这条铁路能否真正成为西南地区的“致富线”,还是会变成另一个“拖延工程”,值得我们深思。